黑苹果 ubuntu(mac安装ubuntu双系统)
黑苹果开荒记系统篇: 超详细的 OpenCore 纯净 MacOS 安装流程
大家好,排骨在这里分享Z490主板黑苹果系统OpenCore纯净安装的详细流程,以Intel i7-10700K和圣旗Z490-PRO Gaming主板为基础,让我们一步步踏上黑苹果的探索之旅。
安装步骤详解
1.制作安装盘:首先需要一个32GB以上的USB3.0 U盘,以及Windows 10和Ubuntu 18.04的安装镜像,以及用于制作的Win10电脑。网络、耐心和基础电脑技术是必备的。
2.下载工具:包括黑果小兵镜像、Win10和Ubuntu镜像,以及balenaEtcher用于写入U盘。Win10的安装镜像需要先分割成小文件便于安装。
3.准备OpenCore:下载OpenCore-0.5.9-DEBUG.zip、Python 3.8.x和相关驱动、补丁工具,如SSDTTime、ProperTree和GenSMBIOS。
4.驱动与补丁:将EFI文件夹复制到U盘,删除不必要的驱动文件并添加HFSPlus.efi,调整USBInjectAll.kext和ProperTree配置。
5. SSDT补丁:从github下载并添加SSDT-AWAC.aml、SSDT-PLUG-DRTNIA.aml和SSDT-EC-USBX-DESKTOP.aml,优化SSDT文件。
6.配置config.plist:复制Sample.plist为config.plist,调整Booter、Kernel、Misc和NVRAM设置,确保兼容性和安全。
7.生成硬件注册信息:使用GenSMBIOS生成iMac19,1的SMBIOS信息,可能需要激活iMessage/FaceTime功能。
8.安装MacOS:安装完成后,通过OpenCore启动菜单选择Windows(external)安装Win10。
9.双系统安装:调整Win10分区,进行格式化和安装,最后设置启动顺序。
额外提示:定制USB端口,修改电脑名称,根据CPU类型调整SMBIOS,以及处理双系统时间同步问题。
如何安装win8黑苹果ubuntu三系统
安装win8黑苹果ubuntu三系统方法如下:
1、下载Ubuntu系统镜像至Mac,最新版系统为Kylin,完全免费。
2、若未安装Parallels Desktop,请先下载Parallels Desktop并安装(查看Parallels Desktop 9安装教程)。若已安装过Parallels,直接运行Parallels Desktop 9 for Mac,根据Parallels向导新建虚拟机,选择“安装Windows或其他操作系统(从DVD或镜像)”。点击“继续”进入安装。
3、Parallels Desktop将自动查找本机上的系统镜像,若未找到可通过手动查找,直接拖动镜像到虚线框中,点击“继续”进入下一步。
4、设定安装的linux的用户名和密码,密码需8位以上。点击“继续”进入下一步。设定虚拟机的名称及位置,若要安装多台虚拟机,可设定“与该Mac其他用户共享”。勾选“安装前设定”可配置虚拟机的各种参数(安装完可修改设定),也可以使用默认配置。
5、设定完成后,点击“继续”,进入Linux自动安装中。自动安装完成后,键入设定的密码即可进入系统。
6、Parallels Desktop 9安装 Linux系统Ubuntu Kylin 14.04成功。在全屏运行Kylin 14.04时,还可以随意访问Mac Dock。
系统安装玩法多:macOS/win11/ubuntu 系统三合一 To Go
最近排骨折腾黑苹果开荒,结合了以前写装机三步曲的经验,酝酿了一篇关于一个硬盘安装并共存三个系统的经验分享,不但是单盘三系统,而且还是三系统 To Go!
本文内容和实现均提取自下面几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实现思路,一些技术细节和原理就不再赘述了.
排骨本来打算全文以 PPT形式表现,但是考虑到各平台对文章有硬性的字数要求,所以保留了上面这张流程图.
优盘就不要考虑了,一是容量小,二是速度也不太快,容量稍大速度稍快的还巨贵.
装三个系统还要能正常使用,这个程度至少要个 500GB的硬盘,建议上到 1TB.如果你只是想试一试玩一玩,拿个 128GB的旧盘也是能塞得进去的.
今年双十一性价比最好的 1TB固态硬盘应该算是这款低至 399的 aigo P2000了.垃圾佬群里看到有人抢购了好几片.用 P2000来当移动硬盘存东西或者 To Go操作系统是个非常划算的选择.价格不敏感的大佬直接上高端固态硬盘当然更好,再配个雷电 3 NVMe硬盘盒爽YY.(注意三星等高端盘装黑苹果会有点麻烦哦)
aigo P2000采用市场占有量很大的慧荣 SM2263XT主控,官方也公告了桔色贴纸新版是 TLC颗粒,怕被 QLC坑的同学可以放心了.
本来排骨想用两年前入手的绿联初代 NVMe硬盘盒 CM238作为这次 To Go的系统盘,但是它用的这个 ASM2362主控发热实在是有些厉害,用来当跑操作系统估计降速会很明显.
群里的大佬给我说绿联新出的机甲银河(CM525)散热非常好,适合长时间使用,还给我看了热成像.
排骨第一眼看到绿联这个机甲银河....就想到野生设计师谢安妮的那句经典台词~哈哈
这条 RGB灯槽通电会常亮,可能体现不出主控的工作状态.排骨建议把 UGREEN这个 LOGO改成绿色 LED灯, RGB换成以前那种状态指示灯吧.
CM525的主控是螃蟹厂的 RTL9210B,兼容 NVMe/SATA双协议,发热控制要比 ASM2362好太多了.主控在 PCB背面,需要拆螺丝才能看到.
装上硬盘,贴上散热胶.一款散热良好的高速移动硬盘,三合一 To Go系统盘准备上机.
还是继续用上次黑苹果开荒对象华硕 PN62迷你主机作为实验对象.主机正面的 Type-C口为 USB3 gen2规格,正好匹配我们的"系统盘".
黑苹果的安装配置流程基本与上一篇开荒记里写的一模一样,最主要的区别只是安装系统之前预先格式化好"系统盘", Big Sur只能安装在 APFS分区.然后安装时目标盘选择我们的"系统盘".
后续步骤也跟开荒记里的一样,仔细安装流程去翻上一篇【黑苹果开荒记:华硕迷你主机 PN62-最后的 Hackintosh Mini】吧. macOS安装完成后,记得打开 macOS的磁盘工具添加新分区,分区类型随意,大小视你后面想给 Win11和 Ubuntu 20划多少容量.忘了截图了,大家意会一下就好了.
安装 Win11就太简单的,排骨前面两篇贴子里写过了, DISM直接灌进硬盘就行了.
在上一步安装好黑苹果后多余的硬盘空间里创建一个 NTFS分区,再用 DISM命令将 Win11镜像里的 install.wim灌到 NTFS分区中,再用 bcdboot将 EFI引导写进 EFI分区.
macOS/Win11/Ubuntu三个系统共用一个 EFI分区,因为一个硬盘只让建一个 EFI分区(ESP).这也是单盘多系统需要注意的一点.
玩不来命令行的同学就用 DISM++里 File菜单下的第一项 Apply Image,选好镜像文件和移动硬盘上的 NTFS分区,钩上 Add Boot就很傻瓜式的安装好了.
Ubuntu桌面版安装盘制作排骨在以前的安装盘三合一贴子中介绍过了,这次也是使用安装盘来将 Ubuntu安装到移动硬盘上.
安装时用 Alt+PrntScrn截图了,结果没有保存下来...只好回头用虚拟机重新来一遍,硬盘和分区跟实际情况不一样,仅供参考了.
开机选择安装盘引导,进入 Ubuntu安装程序.
点 Try Ubuntu会进入 Ubuntu Live CD模式,相当于一个只读模式的 Ubuntu,可以当作 WinPE修复检测系统来用.
安装类型一定要选择 Something else,否则会把整个硬盘格掉只装个 Ubuntu.
在分区界面找到准备安装 Ubuntu的硬盘区, linux下优盘/移动硬盘都会标记成/dev/sda这样的路径.如果有多个优盘/移动硬盘,你会看到 sdb/sdc等盘符.
选好分区会点 Change...按钮,设置好 Ubuntu系统分区的大小,分区格式务必先 ext4,挂载点选择/.然后就可以开始安装了
注意: Ubuntu系统目前容易被 USB/显示器等硬件设备干扰,可能在安装系统时不停的重复的尝试去连驱动不成功的设备,进入无限循环...
当多个操作系统共享于一个硬盘上时,系统引导(本文只涉及 EFI引导)就是一个必须关心的问题.当其中一个系统发生重要更新或者进行修复还原操作时,可能会把其它系统的引导信息清空,这时我们就可能要手动将丢失的引导信息加回来.
添加 EFI引导有以下几种方式:
排骨这次用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 DiskGenius演示一下引导添加流程.
首先确保移动硬盘上 EFI分区里已经包含了三个系统各自使用的引导文件.有缺的就去其它地方复制进来.
在 DG工具菜单最下面找到设置UEFI BIOS启动项. DG版本新一点的才会有这个功能.
上图就是排骨在移动硬盘上设置的三个系统引导信息.磁盘/分区/启动文件三项不要弄错,不然就会进不了系统.
引导信息保存完毕后重启,再进入主板 BIOS(UEFI)启动选择界面,就能选择进哪一个系统了!
搞定收工.
以上就是关于排骨用一个硬盘盒加固态硬盘制作三合一系统 To Go的全部思路和实践.从单优盘三系统安装盘,到单硬盘安装三系统,只要想得到就做得到,格局要打开嘛.大家玩得开心就好.
本来排骨还想加个彩蛋,把 Android x86系统也加进来组四合一的,怎奈驱动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支持华硕 PN62用的十代酷睿,只好作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再灌一个 ChromeOS/FydeOS什么的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