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缓冲?ubuntu清除缓存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ubuntu 缓冲的一些知识点,和ubuntu清除缓存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ubuntu怎么查看命令行的历史记录
查看Ubuntu中命令行的历史记录主要涉及bash环境。默认情况下,历史记录保存在~/.bash_history文件中。
此外,bash命令历史缓冲区可容纳大量命令,具体数量由环境变量HISTSIZE设定。因此,您可以轻松记录并回顾执行过的命令。
利用“history”命令,可以直接查看命令历史记录,轻松浏览之前的指令。
在命令行中输入“!!”时,系统会重复上一条命令,加快操作效率。
通过指定索引,如使用“history 2”(其中2为命令索引),您可以精确选择历史命令进行查看。
若想找到以特定字符开头的命令,可以利用“history”命令的搜索功能。例如输入“history| grep'字符'”,即可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命令。
结合管道(|)操作,您可以对历史记录进行搜索和过滤。例如,使用“history| grep'关键词'”命令,将搜索结果输出到下一条命令作为输入,实现高效筛选。
通过按下“Ctrl+ r”后输入历史指令关键词,系统将自动完成搜索并显示匹配结果。此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命令。
Ubuntu 大部分网站无法打开
可以试试以下办法解决:
1.如果是adsl猫拨号上网的
使用ifconfig命令
sudo ifconfig ppp0 mtu 1412
如果你是路由器上网的话试试
sudo ifconfig eth0 mtu 1412
但是这样设置系统重新启动后会回复到原来的设置,所以一劳永逸的办法是修改/etc/ppp/peers/dsl-provider文件,在里面增加一行mtu 1412就可以了
还有什么1400 1492什么的
配置dns服务器
ubuntu的dns服务器信息,放在/etc/resolv.conf中,
添加dns服务器地址,如202.112.125.53,则在上述文件中加入
nameserver 202.112.125.53
内核对TCP的读缓冲区大小有缺省设置,缺省为:
net.ipv4.tcp_rmem= 4096 87380 4194304
贴中建议将最后一个数字改小一点,具体操作就是在文件/etc/sysctl.conf中添加一行:
net.ipv4.tcp_rmem= 4096 87380 174760
然后保存,重新启动网络,就OK了。
至于为什么要改小一点我仍然不太明白。
网上还有这种办法:
1. root身份登录
2.打开终端输入下列命令 echo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0>>/etc/sysctl.conf
3.再输入此命令 sysctl-p
3.搞定
了解更多开源相关,去LUPA社区看看吧。
怎么防止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ubuntu
防止缓冲区举出,可以参考如下几点建议:
1、避免使用编译器中自带的库文件
编程语言通常都要带有库文件。如果一个库文件具有某些漏洞,任何包括该库文件的应用程序就都会有这些漏洞。因此,黑客往往会先试图利用常用的库文件中已知的漏洞来达到攻击本地应用程序的目的。
库文件本身也不可靠。虽然最新的编译器都开始加入大量可靠的库文件,但长期以来库文件为了提供了快速、简单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几乎没有考虑到安全编码的问题。C++编程语言就是这种形式的最典型代表。而用C++编写的程序中依赖的标准库就很容易在运行时产生错误,这也为希望利用缓冲区溢出进行攻击的黑客们提供了实现他们想法的机会。
2、验证所有的用户输入
要在本地应用程序上验证所有的用户输入,首先要确保输入字符串的长度是有效长度。举个例子,假设你的程序设计的是接受50个文本字符的输入,并将它们添加到数据库里。如果用户输入75个字符,那么他们就输入了超出数据库可以容纳的字符,这样以来谁都不能预测程序接下来的运行状况。因此,用户的输入应该这样设计:在用户输入文本字符串时,先将该字符串的长度同最大允许长度进行比较,在字符串超过最大允许长度时能对其进行必要的拦截。
3、过滤掉潜在的恶意输入
过滤是另一个很好的防御措施。先看下面例子中的ASP代码:
这是从用户的输入中过滤掉HTML代码,撇号和引号的代码。
?
strNewString= Request.Form("Review")
strNewString= Replace(strNewString,"&","& amp;")
strNewString= Replace(strNewString,"<","& lt;")
strNewString= Replace(strNewString,">","& gt;")
strNewString= Replace(strNewString,"'","`")
strNewString= Replace(strNewString, chr(34),"``")
上面的代码用于目前我正在开发的电子商务网站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过滤掉可能会导致数据库出现问题的HTML代码和符号。在HTML代码中,使用"<"和">"的符号来命名一个HTML标签。为了防止用户可能会在他们的输入里嵌入HTML代码,因此程序过滤掉了"<"和">"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