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的移植,centos8内核版本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linux内核的移植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linux内核的移植的知识,包括centos8内核版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小白自制Linux开发板 三. Linux内核与文件系统移植
Linux内核移植与文件系统构建过程
对于F1C100S/F1C200S,Linux官方源码提供了licheepi nano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licheepi nano的配置文件来完成内核移植。
首先,进入Linux系统官网下载最新长时间支持版本(推荐5.10.69)或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其他版本。在新页面中,选择【summary】,点击【tag】中的【...】进行下载。下载完成后,将代码复制到Ubuntu虚拟机并解压。
接下来配置编译过程。在VS中打开Linux内核代码,找到Makefile文件并进行如下配置:指定架构为Arm,使用已安装的编译工具。修改Makefile中的ARCH和 CROSS_COMPILE字段,或直接在make命令中加上对应参数。进行内核配置,使用licheepi_nano的配置文件替换sunxi_defconfig,并完成内核和设备树的编译。
为了确保TF卡设备树的正确配置,我们需要修改suniv-f1c100s.dtsi和suniv-f1c100s-licheepi-nano.dts文件。通过在根节点添加代码确保设备树正确识别硬件。
在编译过程中,可能会因Ubuntu系统差异遇到编译错误,可以通过复制错误信息并安装缺失组件解决。首次编译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后,内核文件zImage和设备树文件suniv-f1c100s-licheepi-nano.dtb将生成。
为TF卡配置分区,通过Gparted软件新建两个分区,一个用于存放内核文件和设备树文件,另一个用于根文件系统。选择fat16和ext4格式,并配置相应卷标。完成分区后,使用文件管理器查看挂载的两个分区。
将生成的内核文件和设备树文件复制到TF卡的BOOT分区。插入开发板,重启后,系统将自动进入内核启动环节,此时需要确保文件系统正确挂载。
接下来进行文件系统移植。选择Buildroot工具制作文件系统,通过官网下载buildroot2018.2.11版本并解压。配置Target options、Build options、Toolchain和System configuration,确保系统兼容性。执行构建文件系统命令,等待完成。
将最终生成的rootfs.tar文件解压到TF卡的第二分区。插入TF卡,进入root账号后,系统将成功挂载根文件系统,进入shell交互环境。
对于命令行前置显示#号的问题,修改/etc/profile文件以实现与常规Linux相同的操作体验。在开发板运行过程中,需执行命令正常关闭系统,否则可能造成文件系统损坏。
完成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移植后,我们可以通过Linux的GPIO系统在小开发板上实现LED灯的点灯实验。配置文件系统,修改相关命令,编译完成rootfs后重新写入开发板。了解GPIO编号和值的计算方式,通过shell命令操作LED灯。
最后,虽然当前实现的点灯实验较为基础,但它是Linux内核功能的初步应用。未来,我们计划升级硬件设备并进行更深入的开发。让我们期待接下来的探索吧!
有关linux内核移植时的裁剪涉及哪些内容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移植主要有U-Boot、Linux内核、文件系统这三部分。
Uboot是在系统上电时开始执行,初始化硬件设备,准备好软件环境,然后才调用Linux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是Linux操作系统中用来管理用户文件的内核软件层。文件系统包括根文件系统和建立于Flash内存设备之上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包括系统使用的软件和库,以及所有用来为用户提供支持架构和用户使用的应用软件,并作为存储数据读写结果的区域。
可将Linux系统移植过程大致需要分成6个步骤:
1)准备工作,包括下载源码、建立交叉编译环境等。交叉开发是指在开发主机上安装开发工具,编辑、编译目标板的引导程序、内核和文件系统,使其能在目标板上运行。
2)配置和编bootloader(引导装载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表,从而建立适当的系统硬件环境,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准备。
3)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对其进行相应的裁剪,修改内核以支持相关的硬件设备。
4)为大容量NAND Flash移植YAFFS文件系统,并将该文件系统加入Linux内核中;
5)制作RAMdisk来挂载根文件系统。Linux系统中的文件和设备是通过文件系统来组织的。文件系统的存在使得数据和设备可以被有效而透明地存取访问。一个linux的最简根文件系统应该包括支持linux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使用的软件和库,以及所有用来为用户提供基本支持的架构和指令。
6)烧写、调试系统;如果调试出错,则需要重新配置,返回上述步骤(2)。
linux内核移植是什么意思
Linux内核移植是指将Linux内核移植到一种新的硬件平台上,使其能够在该平台上运行。由于不同平台的硬件架构、处理器架构、输入输出接口等可能存在差异,在移植过程中需要对内核进行相应的修改和优化。目的是让Linux操作系统能够运行在更多不同的硬件平台上,提高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范围和灵活性。
通常情况下,进行Linux内核移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包括配置和编译内核、编写启动代码、修改设备驱动程序等。在移植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适配新硬件平台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与操作系统进行适配,包括操作系统的版权、功能模块以及软件版本等。
Linux内核移植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对Linux系统原理和硬件体系结构有一定的理解、熟悉跨平台编程技术、掌握内核编译和配置技能等。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耐心,并尽可能地选择稳定版本的内核及相关工具,以确保移植过程的成功和稳定性。